返回
童装资讯
传统产业带来环保之殇 南海内衣成升级典范
2010-09-13 07:391420

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垃圾村”,随处可见的是废品回收和加工小作坊,还有那经久不消的恶臭。

3年后,成片的低矮小作坊被清理,长期存在的恶臭也烟消云散。这里,被定位为“广佛国际商贸城”,高端的商贸业和现代服务业,将完全取代原有的低端产业形态。

联滘,在“中国铝材第一镇”的大沥,注定要留下这样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片区从3年前到3年后的全新变化,浓缩了大沥以环保带动城市产业升级的整体思路。

可以说,大沥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就始于环保。而联滘,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传统产业带来的环保之殇

作为南海经济最活跃,也是传统制造业最为发达的区域,大沥镇在工业化阶段积累起了大量的原始资本,遍地开花的中小民营企业即为最好的佐证。

经过30余年的发展,这种粗放经营的经济模式,已经明显露出颓势。

以大沥镇曾经最为风光的联滘废旧塑料回收及加工产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没有登记的“黑厂”在内,联滘之前的废旧塑料加工厂有上千家,员工几万人,他们将废旧塑料重新回炉溶解成生产塑料产品的原料,这种获利模式对于一般的小作坊而言,一年可以赚5万元左右,对于机器多的加工厂,获利则更多;同时,联滘村村民依靠出租厂房,就一年可获利数千万甚至上亿元,这也成为村民分红和福利的主要经济来源。

但伴随收入增长的,是环境的急剧恶化,不但灰尘弥漫,气味刺鼻,河水也发黑发臭。一位联滘村村民回忆起当时的生活环境,用了“极其恶劣”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甚至呼吸都苦难。

这种原始的粗放型经营,很快就让联滘尝到了恶果,不但环境恶化,同时产业发展也后继乏力。在周边的桂城、广州等地相继涌现出高层次的产业形态之时,联滘仍处于“垃圾围村”的尴尬境地,而即便村里想引入新兴的产业形态,又因为环境和土地容量的限制,找不到方向。

联滘这种传统产业所带来的环保之殇,在大沥并不少见。与桂城广东金融高新区仅一河之隔的岳利沙工业片区,也长期受困于末端废旧金属回收、小五金加工作坊的产业形态,不但整个片区“锈迹斑斑”,片区内及周边的居民,也为这些小作坊所带来的刺鼻气味所困扰,投诉不断;而作为最早一批“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村级经济主体,曹边村有60多家小作坊式的低端企业,不但厂房低矮破旧,空气和水体也受到比较明显的污染。

提交
  • 同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