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时事报道
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几何
2011-09-13 01:22322

在温州市永嘉县奥康工业园区内,浙江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人在生产皮鞋。2011年二季度温州欧盟出口皮鞋5696万双,同比增长10.16%,环比下降4.83%;交易额3.56亿美元,同比增长35.26%,环比增长21.87%。业内专家预计,今年温州皮鞋向欧盟的出口量将以10%至20%的增幅稳步发展。新华社记者韩传号摄

融资难——

老“瓶颈”遭遇新问题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宏观经济背景下,老“瓶颈”又遭遇“信贷紧缩”这一新问题。

据朱宏任介绍,去年以来,为了巩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我国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已连续12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又连续两次提高了银行利率。“信贷规模的缩减,致使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银行信贷基本已覆盖了大型企业和80%的中型企业,而规模以下的小企业80%无缘银行信贷。大量中小企业被迫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燃眉之急,借款利率已高达50%至100%,这是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对此,周必健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今年在货币紧缩情况下,小企业‘融资难’确是事实。但众所周知,浙江大量小企业的资金运作本来就是在银行体制外进行,不少还是现金交易。这其中民间融资发挥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他认为,目前银行信贷控制对小企业的影响面不是很大,受影响的主要是成长性小企业,它们需要投资扩张,需要信贷支持,也应该获取信贷支持。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因为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难以解决小企业融资渠道少、规模小、成本高等制约“瓶颈”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投融资体制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一方面,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确实需要资金,缺乏资金扶持;另一方面,温州有大量的民间资本,但是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他建议,有关部门可以扩大现有村镇银行试点范围,在金融机构市场方面的准入、规模、利率浮动幅度等方面放宽限制,引导温州民间金融资本步入正常资本市场。

持续发展——

转型升级有待时日

“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参与竞争,难以及时消化经营成本上涨因素,不适应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现实要求。”朱宏任说。

由于生产成本上升、资金紧张,转型升级自然是中小企业眼下想得最多的事情。然而企业转型需要资金投入、时间积累、市场保障,远非一日之功,这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将是不小的考验。

转型并非轻而易举。从发展形态上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上相对落后;同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依赖出口的外向型企业,在增长方式上也相对落后。

中小企业转型需要从自身实际考虑,不应盲目转型。“因为企业转型升级的道路并非坦途,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支撑。现在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求生存的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盲目转型,只能是死得更快。”周德文说。

专家表示,当前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准定位,以务实的心态来求发展。可以采取横向联合的方式,改变低、小、散的现状,形成产业集群和行业集群,龙头企业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来整合行业;在具备了抗风险能力后,中小企业可以进一步在联合的基础上走向升级,打造自己的品牌。“事实证明,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来临时,不但没有‘冻死’反而凭借品牌优势找到了蛋糕,获得了发展。”周德文说。

提交
  • 同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