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行业快讯
化纤行业发展:创新的智慧
2012-10-01 01:12272
10年间,化纤人的艰苦奋斗与酸甜苦辣,行业领军人物最有感触。他们总结发展经验和成果,点拨发展思路,这些风云语录带给行业的不仅是启迪,也是种反思。创新为什么能在他们的演绎下带来企业的辉煌,科技研发又该有怎样的规划与方向?“创新发展”、“注重研发”这些“陈词滥调”在他们的胸怀中酝酿发酵,完美诠释中也会让行业内更多的企业相信思考、创新和科技的力量。

全力推进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端小平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

10年间,我国化纤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完成了“十五”、“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行业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动和支撑了纺织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化纤产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

进入“十二五”,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世界化纤产业格局进一步调整,化纤工业发展面临更多机遇。

当下,协会正按照《化纤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在行业内积极推进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具体内容为大力促进常规产品优质化,提升产品附加值;努力提升高性能纤维产业化水平;推进生物质纤维及其原料的开发;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加快提高重点技术与装备自主化和工程化水平;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度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展望未来10年,行业协会将继续加强履行服务职能,跟踪行业运行情况,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规范加工贸易等,维护市场秩序;强化化纤行业投资预警系统的正面引导作用,避免无序扩张及恶性竞争;不断完善“产业安全预警体系”,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切实维护行业利益;加强化纤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化纤及其相关产业集约式、集群化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化纤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以重大科技成果强化引领地位

陈士良 桐昆集团董事长

桐昆集团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审慎而正确的决策。2011年,桐昆集团受益于这些决策,总资产近90亿元,下辖5个直属厂区和13家控股企业,员工12000余人,具备150万吨聚合和180万吨涤纶长丝年生产加工能力,稳居世界涤纶长丝企业产能和产量前列。

“十二五”时期,桐昆集团继续坚持集聚发展、整合发展的原则,走“以技改求发展”的道路。同时,集团将新增投资80亿元~100亿元,新增大型主业项目3个~5个,包括嘉兴石化、恒通工业园、恒腾项目等,主业配套项目3个~5个,桐昆的产能将在“十二五”期间再放大一倍,实现“再造一个新桐昆”的目标。

桐昆集团将着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企业创新管理体系,为科技人才在企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以及国内外主流设备制造商、工程设计院所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3项,并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同时,集团还将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加强新产品开发,在“十二五”期间研究开发并投产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有知名品牌、有较高附加值、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进一步发挥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

用一体化塑造“哑铃型”

闫勇 青岛纺联控股集团董事长

2002年,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创立,并承担起青岛纺织百年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主体和改革发展平台之使命。10年的改革发展,解决了青岛国有纺织债务负担沉重、技术装备落后、富余职工多的历史问题,使得重组的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把原来单打独斗的一个个企业整合成为“一体化”的产业链,按照“研发强、产业精、市场大”的“哑铃型”目标锻造企业全产业链创新优势。

10年间,青纺联在探索市场模式创新上不断前行,形成了目前以纤维、面料、家纺、服装为主营业务单元,以专业公司、区域营销中心相互支撑的遍布海内外的市场网络,并通过与业内外高端战略伙伴的深入合作,不断拓展着企业的前行通道。

回顾10年的发展,青纺联人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科技和文化为企业的飞翔插上了双翼。面对未来的发展,青纺联确立了做中国功能性纺织品专家的企业愿景,并将为之不懈努力。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以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青纺联为此正与各方面筹划建设“纺织谷”,要在青岛打造一个以政府、科研院所、专业高校、知名纺企和相关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集纺织研发创新基地、精品生产基地、企业总部基地、工业文化旅游基地、现代服务业聚集中心、纺织产品(全球)交易中心为一体,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纺织业聚集区。

做大、做精、做强、做优

王进军 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10年来,吉林化纤最突出的成就是始终坚持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的灵魂,走出了一条以人才为支撑,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带动的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之路。

吉林化纤把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支点,首创湿法二步法“T300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工业化生产专利技术,突破了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开创了国内原丝规模化生产工艺的先河。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开启了以自主创新打造“中国碳谷”的划时代工程。

10年间,我们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是我们始终牢记饮水思源,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是我们以推进纺织强国战略为核心,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同时也离不开集团公司领导班子的科学谋划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

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做大腈纶,做精粘胶,做强原料基地,做优竹炭产业”,同时拓展轻纺工程设计、工程管理、信息化开发、技术输出等工业服务。

“十二五”期间,吉林化纤计划总资产达到100亿元,产能达到10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向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化纤集团目标迈进。

实施纵向和横向两大战略

李水荣 浙江荣盛集团董事长

“做事惟实,做人惟德”是我为人处事的座右铭。荣盛人始终践行着这一做人做事的准则。

荣盛追求的价值是要以完整的产业链带来规模效应,从而真正掌握发展的话语权。

为了顺利实现“十二五”各项目标,荣盛集团将立足于PTA及聚酯涤纶主业,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实施纵向和横向两大发展战略。其中,“纵向战略”将继续投资产业链上游产业,继续做大PTA规模,并积极向更上游发展做好准备。“横向战略”是在原有的聚酯涤纶基础上开发新产品,研发新型化纤,提高产品的差别化率。

荣盛集团将在大连、宁波、海南等地继续投资PTA项目,并于2015年前陆续投产。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开放情况,积极准备向更上游发展,进一步突出集团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集团还准备在萧山本部打造一个新型化纤原料基地,在现有100万吨聚酯产能的基础上,通过现有产能的转型升级改造和新项目的投入,总规模形成年产200万吨的新型聚酯化纤生产基地。

未来,荣盛产品方向将避开常规化纤的范围,主要研发生产功能性、环保型化纤原料,力争在行业中起到领先和引领作用,实现化纤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科研开发带来巨大效能

邱建林 浙江恒逸集团董事长

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地方小厂发展成2011年总资产1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200亿元的大企业集团;从亦步亦趋的业内跟随者到打破国外垄断的行业领先者,恒逸始终坚信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

“十一五”期间,恒逸在大连建成年产150万吨PTA项目,进一步形成和提升产业链优势互补的综合竞争力,力争成为全球行业领先者之一。

“十五”期间,恒逸集团与荣盛化纤集团共同出资25亿元,进军国内首个纯民营PTA项目,使得恒逸的产业链从聚酯纺丝、化纤加弹上溯,成为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化纤企业之一。

恒逸多年来坚持立足化纤行业、发展纺织主业的信心来自于科研开发。2001年恒逸工业总产值首超10亿元时,共有员工约7000名;200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员工却减少了2000余名。这反映出科技创新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企业的形象就是企业的品牌,这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做品牌就是要心无旁鹜,也就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核心目标,也就是你的主营业务和主营战略上,长期坚持会慢慢积累你的信誉和形象,在客户当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就形成所谓的品牌。恒逸最大的目标是要成为一个长寿的企业,要成为真正的百年老店。

创新要钻得进、走得出

陈建华 恒力集团董事长

纺织行业今后的发展前景是好的,关键是要注重四方面,一是装备,二是研发,三是管理,四是营销。在当前纺织行业中,企业的先进设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的发展水平,先进设备技术“不握在手中”迟早成为发展的掣肘。

创新要钻得进,走得出,要进行前瞻性科学分析,又要以市场预测为指导,如果不知道一些先进技术能不能研发,研发出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有没有市场,创新会失去方向。前几年做什么都赚钱,体现不出优势,但到了年景不好的时候,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就能转化为竞争优势。企业要进行创新发展,就要进行一次从技术到装备、从人才到管理的全方位提升。

目前,恒力集团拥有技术人员近5000人,研发投入逐年稳步提升到销售收入的5%。由于高度重视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恒力集团产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新产品推出速度快、附加值高,大大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11年恒力集团主营业务销售额达520亿元,其中40%是由新产品贡献的,国际需求总量减少的情况下,恒力集团的出口额逆势增长了20%。

吃透“一招鲜”

曹欣阳 浙江华欣控股集团董事长

2003年才开始涉足化纤行业的企业,没多少能够活着过来的,更不用说活得很好。华欣作为化纤行业的后来者,一不具备规模,二不具备知名度,又要在竞争激烈的化纤行业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自己的“一招鲜”。当时华欣信心满怀地投入涤纶绣花线行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业,使华欣集团快速跻身于化纤优势企业的行列。2003年,华欣集团总产量只是2.18万吨,产值3.15亿元;如今华欣总产量已经达到40万吨,产值达到50亿元。产品颜色也从无发展到了3000多种、15000多种规格。华欣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彩色纤维生产基地,企业因此也进入了萧山区百强企业的行列。同年,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

创新无止境。在近10年的发展中,华欣从来没有停止过技术与产品的创新,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搞科研开发。自主研制的环保型电脑绣花彩色涤纶线项目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功能性涤纶凉爽纤维项目在国内领先。另外,华欣已经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7项,拥有自主研发专利13项。近来年,华欣取得的成绩也受到了内业广泛的肯定,荣获中国纺织工业科技进步一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

提交
  • 同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