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品牌观察
Schiaparelli加入法国高定圈 它都经历了什么?
来源:好奇心日报2017-01-12 14:0975

1月,“高级定制界”又新增了两名新成员,其中之一就是CocoChanel曾经的死对头Elsa Schiaparelli创办的Schiaparelli。

上周,由法国工业部掌管的法国高级时装工会会宣布了这个消息。自2014年起,Schiaparelli就以客座会员的身份开始参加巴黎的高级定制时装周。

我们之前就介绍过,“高级定制”(Haute Couture)是一个专有名词。在法国,这个称谓受法律保护,只有得到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的认可,才有资格被称为“高级定制”。它们必须满足的条件有些苛刻——在巴黎有工作室;能参加每年1月和7月由高级订制服协会举办的女装展示;每次展示至少50件服装,以及,各款式数量极少且大部分由手工完成。

今年,算上刚刚加入的Schiaparelli和Julien Fournié,只有Chanel,Christian Dior,Givenchy,Jean Paul Gaultier等13个在册的法国高定设计师品牌,Giorgio Armani、Elie Saab、Valentino等6个海外特约会员,还有包括擅长给春晚做“大裙子”的中国设计师郭培和红得发紫的Vetements等15名客座会员。

Schiaparelli

Schiaparelli

Elsa Schiaparelli本人

事实上,创立于1927年的Schiaparelli就曾是法国官方承认的高级定制品牌,也服务过这个领域的传统客户,也就是代表着Old Money的贵族和名流。但后来这个品牌宣布破产后就自动退出了历史舞台,尚无机会去纠结高级定制的消费者在阶层和数量上的变化。

这次Schiaparelli回归高级定制领域,属于品牌的复兴计划的一部分。2007年,Tod's的首席执行官Diego Della Valle买下了Schiaparelli后,就一直在忙乎这件事。“为了庆祝成立90周年,创立于1927年的Schiaparelli决心恢复它‘高级定制’的称谓。”Schiaparelli发布的官方声明写道。这可能是1954年时,60岁的Elsa Schiaparelli关闭这个时装屋跑去写自传Shocking Life不曾料到过的一个结局。

Elsa Schiaparelli是意大利罗马人。她的父亲是个出色的东方语言学者,叔父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家族里还出过考古学家。简而言之,她出生名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小也对美耳濡目染。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她长得并不算好看,但若论起气质来,还算有点遗世独立吧——这也将成为她日后量体裁衣时的一种主要精神。

按道理说,倘若要说起这种“特别的女性气质”,Coco Chanel肯定不会输给Elsa Schiaparelli,但她俩并不属于同一个路数。

如果说Coco Chanel曾照耀过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时装界,那么Elsa Schiaparelli的黄金年代则来得稍微晚了一点,Schiaparelli最辉煌的时间是在20世纪30年代。如果说Coco Chanel曾用女士裤装、海魂衫、小黑裙和人造珠宝革新过女性衣橱,那么Elsa Schiaparelli做的就是曾用她的奇思妙想给时装界注入过几丝幽默感——她是活泼的,也是大胆的。

1930年代,在与一名波兰伯爵的闪婚失败后,一贫如洗的Elsa Schiaparelli辗转回到巴黎谋生。初期,除了把时装画卖给时装屋之外,她也为室内设计师Elsiede Wolfe、时装编辑及社交名媛Daisy Fellowes、温莎公爵夫人这些有话语权的人做衣服。为了博得顾客的欢心,她也常常做一些夸张的设计,这种做法后来被友好地称为“为衣服注入残缺美”。

Schiaparelli先从运动服起家,尔后才推出了晚装和西服的生产线,成名作是一件黑白两色的胸前有儿童涂鸦式的蝴蝶形象的针织套衫。Vogue将她的作品选为"年度毛线衫",这也使她在巴黎时装界崭露头角。

Schiaparelli

印有龙虾的长裙

Schiaparelli

有骨骼错视的长裙

Schiaparelli

Schiaparelli

鞋型帽

Schiaparelli

长手套

Schiaparelli

Schiaparelli

Schiaparelli


在那个时代,她在时装界创造的“爆炸性”设计不胜枚举:她把巴尔干人服装上的大贴袋用于茄克衫;把东方的原始味印花布用于时装;发明了招牌颜色——“shockingpink";随后又设计了印有大龙虾的连衣裙,撕裂图案的连衣裙,有骨骼错视的长裙;推出了蜻蜓形的围巾和带红指甲的手套;她戏谑地把报刊上有关她的文章剪贴成图案,印在她设计的围巾、衬衣和沙滩便装上;和西班牙画家达利合作了鞋型帽——看上去就是一双鞋子扣在脑袋上。另外,她还将军队里常用的拉链引入了时装领域。

Elsa Schiaparelli在时装领域的“不安分”也为她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她和毕加索、考克多、皮卡比亚以及那些引领超现实主义的大师们打成一片,还和法国上流艺术节的贵族交好。

此后,她趁热打铁吸引了好莱坞的目光。她为明星Marlene Dietrich做了高垫肩的服装设计;随后又为Mae West在电影Every Day’s a Holiday中的扮相设计服装。这趟好莱坞之旅也让有了开发第一瓶香水Shocking的灵感,并以此香水设计了Shocking裙装——裙装的紧身上衣里有空气口袋,可“制造”出Mae West一样的丰满性感的身材。

到了30年代初期,Schiaparelli的年利润已达1.2亿法郎,拥有26个工厂和2000名雇员。同时,她在凡都姆宫开设了以少数特权阶级为目标消费群体的高级时装店,还在伦敦格罗夫纳街36号开设豪华服装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Elsa Schiaparelli已成为巴黎时装界最受欢迎的设计师之一。

从时代背景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社会仍然经济萧条,另一场世界大战一触即发。自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秩序崩盘后,思想界并不安分。弗洛伊德在1914年初见雏形的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变得众所周知,此外他也加入了那个时代的悲观氛围;荣格在讲"集体潜意识";在文学领域,战后的英语世界,以乔伊斯、艾略特、劳伦斯和弗吉尼亚.伍尔芙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运动日渐成熟;在艺术领域,贝尔的形式主义和立体派、野兽派之后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遥相辉映。

Elsa Schiaparelli差不多能算得上是时装界的杜尚,而她在时装领域里发挥的超现实主义风格的设计,就像杜尚用小便池做的《泉》一样——美不美是一回事,但绝对算得上先锋。

Coco Chanel并不太喜欢Elsa Schiaparelli。一种说法是Schiaparelli的生意太好,遮盖了部分Chanel的光芒。从当时的时装专栏上看,Schiaparelli名字出现的次数的确比其对手们的名字多得多。

尽管如此,Coco Chanel并不太敬重她,总管她叫"那个意大利人",或者揶揄她只是个“会做衣裳的画家"。一个有趣的故事是,这两位先锋女性都经常光顾夹在各自沙龙间的一家叫"雷茨"酒吧。但Coco Chanel通常从酒吧的后门一侧去酒吧,Elsa Schiaparelli会走另一个门。

不过,尽管两个人在时装上的探索的路数并不一致,但面对的困境却很相似。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Chanel和Schiaparelli这两个时装屋都曾因为法国沦陷而停止营业。1939年9月,Coco Chanel关闭了时装店,隐居在她的寓所。战争结束后,她悄悄地离开巴黎,在瑞士度过了8年。

Elsa Schiaparelli也一样,战争期间她离开了巴黎,去了纽约,并在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立马就带着之前的设计风格,一套自然扁圆形、波浪状衣摆的黑色礼服重回巴黎,想要重振她的Schiaparelli。

但现实的情况是,战后的巴黎时装界有了新宠儿——也就是Dior和它的NewLook。Elsa Schiaparelli再也没有带着她的Schiaparelli回到过事业的巅峰。不过,Elsa Schiaparelli倒还算是个聪明的商人,此后,她用品牌授权的方式通过内衣、指甲油和领带这些产品继续赚了一段时间的钱。1954年,Schiaparelli宣布破产。

相比之下,Coco Chanel倒是谨慎了许多。在Schiaparelli宣布破产的同年,70岁的CocoChanel推出了战后复出的第一个时装系列,也开始了她第二时期的设计生涯。与Elsa Schiaparelli不同的是,Coco Chanel没有再消耗过去的灵感,她捕捉到了二战后女性希望与男性平起平坐的想法和追求更自由更活跃生活的需求,推出了现在仍然算是Chanel爆款——花呢套装。

虽然当时花呢套装并未在巴黎得到赞誉,但随后在美国市场到到了认可。Chanel又成为巴黎时装界崇拜的对象,香奈儿套装被成批生产,也被大量模仿。

这大概就是曾经在巴黎时装界掀起过波澜的两位女设计师的故事。大概是因为都曾同一个时代的同一个圈子风光过,所以才被人屡屡拿出来相提并论。

不过,Coco Chanel和Elsa Schiaparelli只能是殊途不同归。

Coco Chanel的父母亲都是小贩,在孤儿院长大,白手起家开始做她的帽子店,然后开发时装。虽然,她也在时装史上背负有“改革者”的身份,比如说她倡导的女人穿裤装,但总的来说,她创造的时装形象和主流社会保持着友好的距离,那是即使没有裙子尾巴,也无法遮住的优雅和得体。说白了,通过时装,Coco Chanel在建造的是一种她向往的社会规约。

而Elsa Schiaparelli出身中上层阶级,那个社会的时装风格可能是她从小就是已经看得有点腻烦的东西。所以当她有机会来做裙子、衣服时,她想到的就不是如何再去迎合社会既有的正襟危坐的优雅规范,而是去打破常规,创造一些不一样的有趣玩意儿。

Schiaparelli

Schiaparelli

Schiaparelli

现在的Elsa Schiaparelli

这两种“革新”在初期都能算卓有成效,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规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Coco Chanel让她的品牌第二次走进大众的视野的方式是用时装来唤醒她们的需求。相比之下,Elsa Schiaparelli还沉浸在她个人的喜好之中——那种热情洋溢的意大利人表达的养尊处优的风格。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两个设计风格迥异的死对头,一个能在二战之后重回巴黎时尚圈,另一个在当时穷途末路。

不过,在Diego Della Valle买下这个品牌之后,Elsa Schiaparelli就开始了品牌的复兴。2013年,Schiaparelli从法国时装屋Rochas挖来了Marco Zanini做创意总监,随即开始在去年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走秀上有了声音。不过,这个创意总监并没有呆太久,2015年,来自Valentino的Bertrand Guyon又坐上了这个位置。

在第二个创意总监继任的空档,正好赶上了2015年7月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Schiaparelli只好用了品牌内部的设计团队来完成了这场走秀。结果,得到的一个评价是“显然比不上Marco Zanini在位时表达出来的现代性、吸引力,也没能真正传递出Schiaparelli真正精神”。

看起来,Schiaparelli已经完全现代化了。尽管在高定周上时不时还会钻出创始人Elsa Schiaparelli发明的“撕裂图案”和“骨骼错视”的经典设计,但它显然正在用现代奢侈品时装屋常用方式来管理——启用年轻,愿意突破窠臼并能创造出新风潮的成衣设计师来获得市场和消费者的注意。

很明显,这一点它已经做到了。



来源:好奇心日报

提交
  • 同类资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