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设计动态
设计师品牌如何走出商业钝感地带
2012-11-14 15:472188

从法国时装大师Christian Lacroix第一次缺席巴黎高级时装周,到山本耀司宣布破产,设计师品牌危机一时间席卷全球。

金融风暴虽然让海外设计师一时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却也把中国变成了世界最有希望的市场之一。CHIC2010上,欧美、韩国、日本的设计师脑门还未冷静便迫不及待地前来抢滩。

面对正在酝酿的新一轮设计师品牌风潮,还未形成集约力量的中国设计师品牌,既享受着这股风潮带来的眼球与资本,也面临着一场比拼与厮杀。资本、运营与管理,这一设计师们的钝感地带却即将成为决定胜负的主战场。

当设计师品牌成为市场的需要,当天马行空遭遇理性经营,当特立独行面对诱人风投,设计师品牌该怎样融合资本、才华、渠道、模式四股力量?

生存,由忧转优

消费者正日渐成熟,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来体认“设计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放眼国内市场,最有说服力或者最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品牌,当属“例外”、“卡宾”、 “吉芬”等翘楚。但除却它们,设计师品牌在中国的整体生存状况并不容乐观。有相当一批设计师品牌处于痛苦挣扎的边缘状态,产品“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时有发生,而商场对待设计师品牌的态度随着市场景气程度而左右摇摆。

值得庆幸的是,在中国的大中城市中,消费者已经日渐成熟,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人群,正用自己的方式来体认“设计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两年前,从法国回到北京的设计师杨冠华在三里屯开了第一家女装定制专卖店。经历了店铺销售的平稳上升之后,从2008年开始,杨冠华的经营业绩开始激增,“有点忙不过来了”。300多位VIP会员正是她当初定位的金领阶层,甚至有客户一度督促她在上海和杭州开分店。

像杨冠华这样的设计师不在少数。从市场供需的角度分析,大量工业化服装品牌一拨拨涌现,大同小异的潮流元素让人心生厌倦,对时尚的引领正日趋乏力,而设计师品牌却是闪耀的、独特的、引人注目的。

设计师品牌拥有良好的先天基因。与其他传统服装品牌的设计师相比,设计师品牌的主要优势在于,设计师的个性和风格设计更加鲜明,有更多的发挥空间,有更成熟更长远的规划。在传统的品牌模式下,当设计师为其他品牌设计时,会有一种束缚感,设计思想往往受到企业的商业模式、品牌的定位文化等多种因素限制,导致设计师个人的思想难以表现。

设计师品牌还存在一种天然的品牌推广优势:设计师本身就是品牌代言。当设计师获得一定的荣誉后,可以相应地提升其品牌的知名度,为经销商和零售商增加信心。这是设计师品牌在获得品牌知名度上最大的优势所在。

此外,从商业渠道的角度看,联营制度下的中国百货业面对着日渐同质化的尴尬,引入更小众却更有特色的设计师品牌,不失为差异出位的法宝之一。

资本,较量与合作的博弈

服装产业一年4次资金周转便于快速收回投入的特点,吸引着投资机构和资本持有者。然而资本永远是不安分的,较量与合作时刻发生着。

青年设计师方憬拥有一间名为FASHION FLORAART DESIGN的设计中心,其本人凭借深厚的功底和独特的风格被一意大利品牌看中,从而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创业资金,由她帮助该品牌开发适合于中国市场的子品牌OCCHI VIVI。

近年来,国外品牌斥资打造子品牌、扶植设计师自有品牌,已经成为设计师品牌资本的重要来源之一。这些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心怀热切之心且实力雄厚,往往会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持有自主设计品牌5~10年的优秀设计师,或投资设计师自有品牌,或合作创立一个新品牌。

在FDS中国资本董事长刘文献看来,“中国的服装业才刚刚走到制造时代,正在跨入商业时代,这显然是资本和时尚结合的良机。”

国内一些知名服装品牌也走着一条大同小异的路线,主品牌的定位和风格已深入人心,创新空间窄小,继续投入所获得的回报有限,但若启动资金开创子品牌,则很有可能收获丰厚的品牌效益和经济效益。于是,一些符合要求的设计师便会进入他们的法眼。

显然,这只是资本进入服装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凯雷等国际专业投资机构纷纷向国内服装企业递出橄榄枝,动辄亿元的注资让业内人士清楚地看到,专门性投资机构开始试水传统行业。据权威数据分析,在同样的周期内,传统行业的回报率平均在40倍左右,而高新科技企业只有5~20倍。国内知名设计师武学伟说,服装产业的周期就是4季,很快就能收回资金,这一点非常吸引投资机构和资本持有者。

资本来了,但能受到资本青睐的却是少数设计师。方憬在谈及个人感受时说,能被资本所认可的设计师有两类,一种是拥有深厚设计功底、持久设计能力,且有做品牌总监的经历或能力的设计师,他们懂得如何去运作一个品牌,性格成熟、包容性强、团队合作意识强。另一类则是新锐设计师,具有极其个性化的设计风格,但是这类设计师品牌在设计力的持续性、与市场契合度方面不够理想,运作难度指数比较高。

走在商业运营的平衡木上

商业模式的不同让中国设计师品牌没有运作模式可参照,他们尚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积累关于设计和商业各个方面的知识。

房莹是借展会主打国外市场的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也是向海外进军的设计师中比较幸运的一位。1998年,她因“梦幻西藏”专场发布会而被时装界誉为“横空出世的一匹黑马”;2003年,她在上海注册了设计师品牌Claire Fang;2004年,Claire Fang在巴黎高级成衣展上完成了自己的“处女秀”。

她运营自主品牌的方式是在北京和上海设立工作室,每年都带着自己的设计师品牌参加巴黎高级成衣展,每季作品都会在包括法国、瑞士等国专营设计师品牌的时装店展示和销售。渐渐地,Claire Fang品牌服装在欧洲拥有了不小的客户群。同时,她在上海的工作室也为一些欧洲品牌服装服务,有些服装的设计就由她的上海工作室来完成,并在中国生产。

不过,房莹的设计师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原因有种种,但房莹坦言,自己是个非常情绪化的性情中人,每天看销售报表和数字一度令她感觉痛苦,她更倾向于做一个简单、随意、放松的专业设计师。

房莹的心态可以代表很多服装设计师。成就一个成功的设计师品牌,资本、才华、渠道、模式四股力量不可或缺。而中国服装运作模式相比欧美更多了几分滞后和稚嫩,买手制与联营制等根本性的不同让跟随战略显得不甚合适。很多设计师都表示,目前,中国的服装设计师品牌没有成型的运作模式可参照,设计师往往很难在设计者和经营者之间寻求到平衡点。

设计师们之所以对投资机构趋之若鹜,并非仅仅为设计师品牌发展壮大寻找金钱支撑,设计师更期望能接触到大型投资机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

“投资机构的实力是考察的重要方面,更重要的是,设计师应该看对方是否具有推出一个设计师品牌的决心、耐心、高素质的运营团队、国际化的设计流程、体系化的推广方略和高超的品牌运作手段。”武学伟说。

中国服装设计产业在管理上积累薄弱,在物流管理、库存管理、成本控制、新产品管理、数据管理等各个环节都缺乏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介入,而这些方面,已经是当下成就一个优质设计师品牌所必备的因素。以成本控制为例,除了严控生产流程和物流环节来降低成本之外,想要创新就少不了在款式、用料上实验性的大胆尝试,这部分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如何将其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并非小事。

公司化无疑可以帮助设计师避免个人化决策所带来的风险。作为公司流程中的一员,设计师更易明白,想让自己的品牌展翅高飞,需要踏踏实实、埋头苦干的精神,市场和消费者从来不会轻易向谁顶礼膜拜。

凡事都有两面,与欧美国家相比,虽然我国设计师品牌的制度建设尚不成熟,但成长环境却相对宽松。国外的商业渠道往往被垄断,品牌进入一线卖场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国外时尚界的商业嗅觉也异常灵敏,流行更迭的速度非常之快,产品不好就马上遭到淘汰。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设计师品牌目前所承受的竞争压力并不算太大,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积累关于设计和商业的知识。

提交
  • 同类服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