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服装文化
“天涯织女”黄道婆的经历
2010-11-22 10:08461

封建正史对科学技术有着一种无知的轻蔑,再加上对下层劳动人民的顽固偏见,所以对黄道婆这样一位伟大的纺织革新家及其杰出贡献,正史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但人民是公正的,多少年来,人们对黄道婆一直传颂不止。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

在中国官方历史书上,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末清初出现的。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需要一种行业依托的,只有需求量大,可以被程式化,以固定工序生产的产业才有可能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纺织业以其民生的原因,成为最有可能在中国产生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行业。而纺织行业的推广和简单化生产却是在宋末元初就完成了,在这其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就是黄道婆。

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末期,黄道婆出生在上海乌泥径镇(现华径镇)。黄道婆还未成年,父母就都去世了,成了一个孤儿。当时江南劳苦大众不仅受汉族地主阶级的盘剥压榨,又遭到蒙古贵族铁蹄蹂躏威胁,还连年为天灾所侵害,底层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世道艰难,处在农本经济的南宋社会,底层劳动人民除了劳作,没有其他为生资本。好在当时棉花种植已普及浙江、江苏、江西等地,不少妇女学会了棉花纺织技术。年幼的黄道婆也在劳动人民中学会了把棉花纺成线,再织成布。而她并不满足于此,经过摸索和创新,她对棉纱的工艺进行了细微改造,结果纺出来的棉布厚实柔软、经久耐用,极适合干活的人穿用。

拥有这种技术的黄道婆如在盛世之下,本可以过上小康的生活了。可在当时,普通的劳动者尚且不得温饱,何况黄道婆一个孤苦幼女。生活逼得她不得不到有田地的人家做了童养媳。家庭重担,全都压在了这个小小年纪的女孩儿柔弱的肩上。可就是这样,黄道婆也没有放弃她对纺织术的钻研。

经过多年的努力,黄道婆熟练地掌握了棉纺的全部工序,剥棉籽、弹棉絮、卷棉条、纺棉纱、织棉布。黄道婆成为一个真正的纺织技术人员,在她的手里棉纺变成了一种乐趣,足以让她在困顿的生活中享受到快乐。

可就是这么一点点的快乐,也不能长久继续下去。由于南宋局势的剧变,黄道婆夫家也已经到了破产边缘,而她的公婆却每天还对黄道婆非常苛刻,时常毒打她,不让她吃饭睡觉。黄道婆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纺布的那一点点快乐,早就烟消云散了。

有一天,黄道婆偶然看到了从闽广运来的棉布,色泽美观,质地紧密,问过得知是海南岛黎族、云南高原上彝族所生产的,使她不由得对那些地区心驰神往,她渴望可以从那里学到如此先进的纺织技术。

提交
  • 同类服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