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服装文化
西湖船娘换新装,泛起40多年前岁月往事
2009-09-21 16:16738
两年一度,西湖船娘换新装。昨天下午3:00左右,刚刚把客人送回浙江博物馆码头,船娘杨秀萍乐呵呵地向记者展示新装:“新船娘服够结实,我们好用力划船。”说起船娘服,新中国成立后西湖第一代船娘俞小招有件压箱底的“船娘服”,它的身上已经流淌了40多年的沧桑岁月。

新船娘服:考证了宋嫂原型

水绿色的窄长袖,前襟后背是白底蓝花的手工印花布,配上同色的头巾,身上还斜背个同色的小布袋。新换装后的西湖船娘服以蓝色和绿色为主体色,与西湖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选用白底蓝花的手工印花布,透出浓郁的江南风情——这套衣服还参照了杭州清末民初茅家埠妇女的服饰,考证了历史船娘人物宋嫂的服饰原型。

“夏天划船,每天衣服都湿透几回,工作服旧得就快。前段时间,游船公司就给我们量身定做啦,周一刚刚发下来。”杨秀萍说。

年轻船娘们的服饰有浓浓江南味道,茅家埠村老船娘的工作服却更珍贵怀旧。

第一代船娘服:周总理特批布料定制

说起船娘服,家住茅家埠村的77岁老船娘俞小招有一套珍藏着的“游船1号”。

俞小招14岁当船娘,是新中国第一代船娘,“游船1号”则是西湖第一件船娘服。

“游船1号”中山装样式,蟹壳青卡其料子,衣服上贴了两个大口袋,蓝色裤子,笔挺气派。令人惊讶的是,40多年过去了,“游船1号”看起来还是簇簇新的。

“这是周恩来总理特别关照给我们制作的。我当然特别宝贝它。”俞小招记忆犹新,“有一次,我们几个在三潭印月岛上接待周总理。周总理发现大家都穿着补丁摞补丁的旧衣裳,就问:‘为什么不穿工作服?’”

“布票紧张,我们要为国家节约资源。”工作人员回答。

“周总理体谅我们难处,但觉得衣服穿得太破烂,影响西湖的形象,所以特批了布料给我们。”俞小招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件衣服绣着“游船1号”字样?当时西湖上大约300多位船工船娘,每人都发到了两套新衣裳,衣服上的编号按照每个人的工号绣。“我的工号就是1号。”俞小招说。

每人两套船娘服:抵得上6年布票

上世纪60年代末,印象中人们的着装就是灰、蓝、黑三种颜色,衣料多是平洋布、劳动布、斜纹、咔叽、灯芯绒。那时候买衣服是凭布票扯布,每人每年只有两三尺布票,一家几口的布票凑起来,只够做一套衣服。一般父母舍不得穿新衣服,穿的都是补丁撂补丁的衣服,每到过年前,父母就商量着今年给小招的哥哥做件上衣,给小招的姐姐做条裤子,明年再换过来……

“一年也穿不上一套新衣服,周总理却一下子给我们每人做了两套!一个人6年的布票啊……”俞小招幸福地回忆,“一套藏青色的,我平常工作时穿;这套蟹壳青的压箱底,逢年过节才舍得穿着亮亮相。”

俞小招14岁开始划船。“那时候,一天能赚到2升米就够了。”老船娘们划的都是交通船,比如从湖滨到岳庙,船费6分钱。而1960年的一件衣服大约价值20元,相当于当时俞小招半个月的薪水。

如今俞小招家有幢在茅家埠的农家小别墅,常常被杭州城里人羡慕。她退休工资每月1700多元,女儿孝顺,家庭和美,她说:“那个时候,怎么也不会想到,能过上现在这样的生活。”

提交
  • 同类服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