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服装文化
马蹄袖被誉为“反映清代历史的象形文字”
2009-05-19 08:48585

清代的马蹄袖

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俗与方式,其中在服饰上人们就可以看到与汉人服装的大异其趣。

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后,尤其是在清王朝建立以后,由于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中原地区,其中体现在服饰上,就使得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传统服饰制度由于满族八旗兵的进关而遭到破坏与变革。可以说这种变革,是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又一次飞跃,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

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拖裙盛冠、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修长、衣袖短窄的满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旗装以它用料节省,制作简便和穿着方便,取代了古代衣裙的繁复,这是后人易于接受的主要原因。

满族在入关后学习汉文化,对于礼仪、服制更加重视。然而,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长袍箭袖已失去实际的作用,于是服装改制问题又被重新提出。但总体来说,清代在礼法制度上多承袭明代,并参照中原古礼制的传统,其冠服体系周详严整,尤其在纹饰品章上延续了中华传统的衣冠文化。但满族统治者又以史为鉴,屡屡强调无改衣冠以保骑射民族之淳朴生气的重要性,训示为国之根本。所以清代的冠服始终在形式上保留了本民族的某些重要特色。

旗袍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饰,它裁剪简单,园领,前后襟宽大,而袖子较窄,四片裁制,衣衩较长,便于上马下马;窄窄的袖子,便于射箭。由于袖子口附有马蹄状的护袖,故称箭袖,又称马蹄袖。

马蹄袖,平时挽起成马蹄形,一遇到行礼之时,敏捷地将“袖头”翻下来,然后或行半礼或行全礼。这种礼节在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已不限于满族,汉族也以此为礼,以示注重守礼。因此马蹄袖以遮手可御寒,挽起放下可行礼,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被人们誉为“反映清代历史的象形文字”。

提交
  • 同类服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