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展会回顾
中针会“92高龄”的“90后”面容
2011-01-23 19:54982

“92高龄”的“90后”面容——由第92届中国针织棉品交易会观产业格局之变。

中针会作为相关产业的“品牌孵化器”,许多内衣、家纺品牌都是从这里走出去,并在这里成熟起来的。——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 李建华

中国针织棉品交易会已经拥有92年的展龄,比奥斯卡还要年长几岁。中针会与奥斯卡,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当,能列在一起比较,还是有一些相似特点的。比如,老资历往往会把新面孔载入史册,成为经典。奥斯卡自不用说,今年的中针会,就出现了很多全新形象的新品牌,让这个“92高龄”突然间变得像“90后”一样,活力四射,青春无限。

可以这样说,新品牌的涌入是今年中针会最大的特色之一,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讲,新品牌的递增也是后危机时代的最鲜明特色,而与产业发展命脉相连的中针会,像一面镜子一样,将产业格局发生着的变化,一五一十地反馈于一个被浓缩的平台上。

中国针织内衣、家纺行业,曾经绝大多数是以产业集群为版图的加工制造的“密集群”,品牌企业虽然有,而且领军品牌的美誉度都相当高,但论整个产业的品牌意识,始终游离于匮乏的边缘。

大约5年前,从事内衣、服饰、面料或家纺等行业内的有识之士,还在为各产业内的贴牌企业尽早走上品牌之路而奔走呼吁,换来的却是接外单接到手软的老总们极度不理解的目光。

在外贸加工形式一片大好的那几年,让躺在床上就能赚钱的加工企业老总去辛苦地走品牌之路,确实不那么容易,难免令欲打造“中国创造”的有识之士,好心也变得惘然。

短短5年时间,似乎一切都变了。一场国际金融危机,将“外贸加工”这块喂到嘴里的大蛋糕,突然间从嘴边撤走,仅仅2009年一年时间,就让很多身在蜜罐里的加工企业被无情地甩了出来。

金融危机对于产业影响之巨大,已经让很多产业的整体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升级还是转型,总之,2010年对于时尚产业而言,正处于整体“动”与“变”的首发期,就像这些找不到蜜吃的加工企业,也在痛定思痛后,毅然决然地走上辛苦与成就同行的品牌路。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不是什么好事,但由此催生的“创造热”却是产业之福,中国的“纺织服装强国”之梦,又多了很多新面孔和新力量,多一份力就多一线希望。

“中针会作为相关产业的‘品牌孵化器’,许多内衣、家纺品牌都是从这里走出去,并在这里成熟起来的。”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会长李建华说。

在这样一个产业转型的重要关头,第92届中针会的及时召开,成为一批批针棉织品的“新品牌面孔”可以依托并获取养分的平台。

那么,反过来说,未来中针会所要承担的责任,在商贸平台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项,就是有义务帮助这些由加工转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加强品牌创建的各方面意识和战略方向,在转型期尽量少走弯路。

事实上,在几天的中针会上对众多品牌深入了解之后,在这个“孵化品牌”的平台上,一些集中呈现出来的的线索越发清晰起来,拥有多年ODM经验的加工型企业转做内销,也有他们天生的竞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可以在企业初创品牌时给予有效养分,对有一定历史的早期品牌,也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

明天的产业格局是什么样?品牌自当各显神通。

  • 同类展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