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专题报道
工博会高校展区涵盖“衣食住行”
2010-04-29 03:29423

上海电机学院的机器人在演奏木琴。

  工博会中国高校展区通常以5%的展示面积,夺得工博会颁发的4成奖项。展区负责人11月10日透露,在海内外58所高校此次展出的580项科技成果中,遴选并向大会申报评奖57项,现已初审入围17项,这一比例保持了往年的高水平。记者探访发现,高校展区各大展项覆盖领域极广,衣食住行都能在此找到创新灵光。

  前天10时许,上海电机学院展台爆发出一阵笑声:只见一个白白胖胖、半人高的机器人,从模拟家庭中的茶几上捧起一只托盘,慢慢转身行至观众群中,将盘子轻轻一斜,把盘中的巧克力华夫饼倒在了一名女观众手中。它是“家庭服务机器人系统”中的小护士机器人,属于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子课题,主要为卧床病人、老人服务。它拥有机械臂、万向轮,胸前有一块操作显示屏,头上有标记识别眼,其实天花板上那个小摄像头也是它的眼睛——这套“室内视觉全局定位系统”可实时提供家中平面地图,帮助机器人精确定位、调整行进方向。主人“对话”机器人,除了能靠触摸屏传递指令,也可通过语音识别来接受指挥。“它不仅能在家取物送物,还能通过网络或短信向亲人、医院发送警报,同时还是一台能歌会唱的娱乐终端。”科研人员介绍,预计其初期市场价格在15万元左右。此外,上海交大也推出一台“陪护服务机器人”,并可提供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迎宾服务、多媒体导游服务等。

  居者智能,行者也智能。出行方面,高校科研力量关注到日益发达的轨道交通。香港理工大学在海外高校中展示面积最大,他们的项目也可说是最“长”的。已成功用于香港东铁、西铁沿线的“精密铁路监测系统”,发明了光纤传感器为铁轨“体检”的新方法。一根光纤线,就能高速、长距、实时地传输轨道温度、振动、应变、加速率、倾斜状态等参数,取代以往的多种监测线路,有效避免列车脱轨、出轨等事故。研发者认为,中国正值高铁、城轨建设高峰,光纤轨道监测大有市场。无独有偶,上海大学研发的轨交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测试平台,去年新增产品利润近千万元。

  大学创新活动也使老百姓衣食无忧。在东华大学展区,记者见到了“高导湿”涤纶纤维的显微照片——这种截面呈十字形的特殊纺织材料能像棉一样,迅速释放皮肤产生的湿气,同时让外层空气透入里层;而且不像丝绸那样难于打理,可机洗烘干不变形,还比普通涤纶减轻25%的重量。它已在中、日、美、欧等地注册了“Cooldry”商标,产品应用于锐步、卡帕、李宁、安踏、真维斯等国内外名牌服装,还成为世界杯、奥运会等指定队服材料。在上海海洋大学展区,一大缸近20只大闸蟹分外惹眼,最大的足有半斤重。原来,它们都是中华绒螯蟹育苗与养殖关键技术项目的“成员”。目前学校正大力推广“稻蟹”模式,即在水稻田中同时饲养大闸蟹,既减少虫害及农药用量,又可提高水稻亩产,这一生态养殖模式已在全国“播种”约10万亩。

<
  • 同类展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