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市场分析
科技创新是由大变强的核心
2011-11-04 09:361007

不少人士对目前纺织行业的科技创新尤其是成果转化,都有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的共识。东华大学副校长俞建勇教授告诉记者,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创新和成果孵化有着密切关系,应该辩证看待纺织行业的科技研发现状。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纺织工业发展历程中,依托对外开放和深化改革,产业发展获得了空前的活力,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进程明显加快。通过原创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一大批科技成果结出了硕果,为产业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另一方面,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中,纺织行业要承担起由“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历史责任,高端纺织技术、材料、装备、信息化水平等必须要逐渐满足国际先进水平的需求,科技的原创、成果的转化有相当多的工作值得推进。

在俞建勇看来,科研成果要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至少需要具备几个要素。首先,科研选题要抓住产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要能够解决重大需求,比如有利于缓解原料困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质纤维材料、满足国防军工需求的高科技纤维材料等问题。其次,应当形成关键技术群,将与目标相关的多项技术进行整合配置,实现重大突破。再次,工程化水平要跟上,将科技突破在规模化生产中得以体现。最后,产业化过程中的制造水平、体现消费者诉求的应用水平等要配套。此外,人才队伍、资金等要素也不可或缺。总体来看,必须要形成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战略管理体系。

产、学、研、用相结合,是经过实践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成果转化模式。俞建勇认为,该模式中各环节应分工明确,比如东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在多学科交叉方面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并具有前瞻性基础研究及形成相应成果的优势,适合做前期研究工作;但将科研成果工程化、市场化则非高校特长,需要企业充当主角。在原来产、学、研合作模式上增加了“用”的环节,就是要关注应用市场的需求,比如产业用纺织品,其应用环境复杂,应用领域千差万别,对性能要求多元化,如果不与用户充分沟通,就不可能做出适合需求的产品。

科研成果要成功转化,各环节之间必须实现有机衔接与合作。俞建勇对2010年东华大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纤维与耐高温绝缘纸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的情况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东华大学研究团队以“耐高温纤维”课题作为攻关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了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项目又联合具有工程化水平的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同时加大与市场的对接,在高温过滤、个体防护、电机绝缘等领域进行系统布局,通过终端应用促进产品、装备等整体水平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工程化企业、应用企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联盟关系,为今后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提供了借鉴。

虽然当前纺织科研及成果转化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俞建勇认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全行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及科研成果迅速应用于产业的重大意义。相信在全行业科技人员的协同努力下,未来纺织工业的科技创新必然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提交
  • 同类服装市场